@TuTouSuo™️
*小红书: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2025经验帖专栏:首先恭喜2024届的赛博朋友们成功上岸,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曾一起“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如今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这一路,你们寻找到了为之努力的目标,创造了冬日奇迹与新的春日景象;感谢所有与我们并肩的朋友,也是因为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才能让秃头所走到现在并继续坚持着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拥抱不同的可能性。理想与现实从不是相互对立的存在,它们彼此融合、又相互妥协、挣扎,也正是这样,才显得尤为珍贵。
*2024年,秃头所同样期待与新的朋友在赛博空间相遇,能够一起逃离轨道,奔向新的旷野!
还好一战没考上
@TuTouSuo™️
秃头所的老婆们好!我是Liberation,本科就读于某财经院校英语专业,二战上岸北京外国语大学MJC,初试成绩387分(政治59分,英语79分,实务卷133分,理论卷116分)。
之所以会起这样的标题,是因为我知道现在应该有部分老婆和去年的我面临一样的焦灼与迷茫。接下来我会以二战生的身份,从二战的常见问题以及各科复习重点分享我的经验。如果你是一战直接跳过前半部分就好。
✧ 二战的问题
️/ TuTouSuo Monsters /
(一)要不要二战?
其实只需要问自己:“我希望通过读研获得什么”就可以解决。
如果你是想凭借研究生学历大幅提高收入,那我可能要泼一盆冷水了。新传相关工作的薪资还是蛮“平稳”的,甚至你会发现并不是只有新传毕业的才能做这份工作。
包括今年二战时我同时参加了银行的秋招,毫不夸张地说,我与一众985、211的金融硕士一起竞争了最不起眼的柜员职位。入职后也发现身边许多人就是硕士毕业。所以这并不是新传学科的困局,也绝不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体环境便是如此。因此如果你是想通过读研获得收入的大幅提升,那我觉得可以再考虑一下。
但如果你是想通过读研去探索更多可能性、是因为高考失利一直抱有遗憾、是因为真的热爱这个学科并希望继续做研究……我都会鼓励你何不再试试?因为人一旦上班,真的会被工作掏空。精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会让考研变得更加困难。
(二)要不要换目标院校?
“我真的喜欢一战院校吗?我喜欢那座城市吗?题目风格适合我吗?”问自己这三个问题足矣。
一战时因为跨考、因为父母施压、也因为新传被冠以“卷王”称号,为了求稳我选择了西北地区一所参考书仅有5本的211。但那所院校的风格与我极不适配,每一天我都复习得很痛苦、每一天都想换院校,但我实在太“求稳”了最终也没敢。记得很清楚,报名系统关闭那天我憋着声音在自习室哭了十几分钟,因为我再没有机会改了。
由于参考书少,一战院校的卷子甚至直接出现了“默写”题。这对于从不背书的我而言简直致命一击。这便直接导致二战择校时,我的第一标准就是:没有参考书。最终目标放在了一所C9和北外身上。
最终敲定北外的原因主要是:
(1)地理位置优越。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去北上广上学或者生活,因为光是想到拥挤的道路和步履匆匆的行人就让我感到窒息。但去年我放慢脚步在北京待了几天,我发现我真的太喜欢北京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悠哉游哉的骑行者、包容却有特色的文化氛围……更不用提大厂云集和丰富的传媒资源。
(2)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除了丰富的文化活动与国际交流项目,北外还有一点非常触动我:12月时校园里的一只小猫在水池里溺亡,园艺师们专门摆了一个它的小画像用以纪念(让本就处于冲刺期脆弱敏感的我看到后暴哭)。
(3)试题特色。北外的题目真的和它的校园文化一样开放。理解类题目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出题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去年冷不丁考个环境传播、比如说今年334突然题型大变),这对于我这种不爱背书的人简直不要太友好。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大家在择校时,除了看真题外,也需关注前一年的报考数据如何。大小年真的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以北外为例,我选择它就是因为前一年复试分数线暴涨、复试刷掉的人极多。当时我就大胆推测今年是考北外专硕的好时机。数据本身会讲话。)
(三)二战较之一战复习的不同
因为有一战的基础,二战时我会推荐大家适当做一些延伸与拓展。
我是从7月开始复习的,挑选了妈妈们书单中推荐的两本进行阅读,也结合北外特色阅读了《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如果说一战是建立知识体系,二战更像是建立起一套自己对这个学科的逻辑体系。
✧专业课(好多技巧和坑)
️/ TuTouSuo Monsters /
1、前期(9月前)
这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基础知识的复习。最好可以读3遍以上基础书目。
由于北外没有参考书和考纲,目前很多机构列出的参考书就我的复习经历来看,有点冗余。在此我列出这一阶段我阅读的书(仅供参考):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郭庆光
《新闻学概论》第八版 李良荣
《网络传播概论》第五版 彭兰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刘海龙
《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吴飞等
一战我是从3月开始准备的。起初读传播学教程真的觉得晦涩难懂,因此如果是跨考,不建议大家一上来就自己埋头苦读,跟着妈妈们的带读或者春日班先过一遍知识是最好的。当时我每听完一节春日班课程,都会在当天晚上睡觉前回忆一下所学内容。如果想不起来第二天到自习室后就立马看。如此一来,在6月前我也对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学三个板块有了大体的了解。
到了暑假秃头所的夏日班课程也开始了。如果在此之前没有建构起对新传学科的大体了解,或者想学习一些更深入、前沿的理论,都建议报夏日班。在这一阶段,大家也可以先试着做一点专题了(不需要太复杂,概念+答题框架足矣)。
由于北外在今年突然加大了对于实务的考察,因此对于实务的练习一定不可懈怠!这一阶段一定养成每天看ChinaDaily、每周阅读一篇英文评论(我一般看Six Tone或CNN)的习惯。
至于暑期的打卡练习,如果你是一战考生,那这一阶段不用过于关注高级的表达和理论,了解答题结构、积累答题框架才是第一要务。
2、中期(9-11月)
这一阶段尤其是答题班开始后,按时完成每一次作业、跟紧每一次课程,你的专业课一定不会差。接下来我会从知识复盘和答题练习两部分说一下我的经验:
(1)知识复盘
秃头所秋日班的课程体系和逻辑真的很清晰,因此非常推荐,在每节课结束后,默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只有你能自己画出思维导图,才意味着你真正掌握了这节课、能真正能运用到答题中。在这之后,再把相关理论填补其中。
在秋日班之外我还补充了宝厂的拽上岸。有了秃头所的知识讲解和体系构建,再结合拽上岸课程中更为详实的理论背景和前沿的理论研究,我会明显感受到对学科和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
在这二者之外,我同时阅读了大量优秀的论文,并手写了大量的阅读笔记(主要摘抄学者们的框架、论述逻辑链、独到的见解和凝练的表述),去反思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如此三套组合拳下来,我的专业课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显著提升。
(2)答题练习
本科期间我的院长教会我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因此我从未将秃头所布置的作业看作一项任务去完成,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带着问题去学习的过程。
我当时的学习节奏是:当天晚上跟课程→第二天先写下大概的答题框架,接着带着问题去复盘知识、读论文(我几乎有两个月的时间一天只写一道题)→第三天复盘前一次课程、做专题拓展、复习公共课。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我非常喜欢使用的一个工具:播客。在看到作业题目后的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的通勤路上我都会听刘海龙老师的这个播客。当你带着问题去听对应的节目时,你会发现观点与想法如泉水般涌现,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
我大概总结一下我的答题练习经验:
(1)写题前:先大概思考一下答题框架,然后带着问题去资料中完善这个框架
(2)写题中:逻辑和语言很重要。刚开始大家可能不知道怎样论述,但其实就是一个逻辑问题:先解释小标题→交代现象→学理分析/举例→产生什么影响。常用的论述逻辑就是A→B→C或A+B→C。这样说可能有一点抽象,但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论文去感受一下。
(3)写题后:根据批改学长/学姐的评语去改善答题内容、学习优秀作业。一战时我写完作业就算完,从来没打开过优秀作业文件夹,这是非常不对的!将优秀作业的框架、语言表达与自己的作业融合,形成自己的东西,是答题练习极重要的一环。
3、冲刺期(12月)
这一阶段保持情绪稳定吧就。进入12月后公共课复习任务加重、疲惫感加剧都会压缩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因此不建议再大量学习新知识,复盘过往课程内容、答题框架和语言表达足矣。
这一阶段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任务:
(1)整理自己最常用的答题框架
(2)挑选几个最爱用的理论和“彩虹屁”
(3)阅读老师们的论文,大概预测一下今年题目
✧公共课血泪教训
️/ TuTouSuo Monsters /
(一)政治
提到政治我真的很头疼(真的很讨厌背书啊啊啊啊)。一战54分二战59分的我毫无经验可以示人,但所犯错误可被列为典型:
1、初期听完课程复盘不到位
2、背诵手册看的遍数极少且不过脑
3、后期只顾刷模拟题却忽视复盘知识整体,导致漏洞百出而不自知
4、肖四背得极差
(我实在不知道政治怎样可以考好,但考得不好的教训都摆在这了,老婆们一定要避免呜呜呜呜)
(二)英语
其实这两年我都没有特地去复习英语,因为我始终认为英语学习的重点当是“语流”的获取而非其他(这一点对完形填空、翻译尤为适用)。放之考研复习,就是去读外刊(也可以看ChinaDaily)
现阶段时间较为宽裕,推荐大家将公众号带读作为英语复习的一种方式。因为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获取“语流”,同时可以背单词、练习划分长难句、口语甚至英文实务,真的事半功倍。
9月后大家可以根据题型做针对性练习。以下是不同题型我的个人经验:
1、阅读(推荐课程:唐迟“逻汉班”)
恰好英语一、英语二都考过,就我个人感受而言,这二者的做题逻辑差别还是蛮大的。
英语二的阅读基本在题干中划出关键词后再回到原文定位就不会出错。但英语一的阅读考察更为细致,必须逐字逐句精细阅读才可。所以我在做题过程中会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句子的成分及转折词(主语和动词尤其需要关注)。
我的做题步骤一般是:标段、划题干关键词→看题干是否有多次出现的关键词→回到原文逐题作答
2、新题型(推荐老师:马天艺)
虽然新题型的考察类型颇多,但我的总结就是“连连看”。只要找到原文和选项的关键词,能对上就一般不会错。
非常推荐一位老师:马天艺。他的课程B站就有,真的是宝藏老师,强推!
3、作文(推荐老师:Fiona的英语美食、英语博士Claire)
因为我是12月中旬才开始准备英语作文的,结果因为当时实在太紧急了,最后竟发现英语作文看似庞杂但实际很模板化......
在把Fiona老师的B站课程都听了后(课程嘎嘎短都去听!),我大致总结出了英语作文的主干。又去“英语博士Claire”的笔记里挑选了一些好句,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板。
✧从来没有新闻理想
️/ TuTouSuo Monsters /
说真的,我从来没有新闻理想。选择新传只是因为大三时我和语言学教授在一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教授觉得我的想法非常鬼扯,厉声和我说道:“如果你想研究这个问题,那你应该去新闻与传播学院”。所以在考研选择专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传。嗯,选择新传并不是因为我热爱,纯因为我是个犟种。
但可能真的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二战时的我有了更多时间去了解学科背景、做了更多的延伸阅读,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这个学科。它是站在十字路口的学科,也意味着它是有无限可能的学科。所以,我真的很庆幸一战没考上,我真的很需要这一年去为今后的学习奠下基础。
二战这一年也比我想象中快乐,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有非常好的批改学姐啊朱(真的很感谢啊啊啊啊)、和班花还有晨晨姐的交流也比去年频繁,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能让我一直快乐地走到最后。
所以老婆们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是几战失败,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虽然现在的我以所谓的“成功者”身份说这样的话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春天来了,尽情去迎接一个新的开始吧。
ꕤ⋆⸝⸝ 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